发布时间:2021-03-04 17:21:26 阅读量:479 作者:腾波
又由于中国已深度加入全球化经济,外部经济特征的变化,对中国发展也有强烈的影响1964年11月16日的报纸。这种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,首先是原有的经济秩序已经打破,发达国家由美国的金融危机、欧债危机,再到日本经济的新困局,令全球经济步入低迷,而新崛起的国家如金砖四国之类, 不足以引领新方向。与之同时,经济的竞争,市场争夺,又在加剧,包括人们说的货币战争,也包括持续的资源争夺。
中共新领导层要完成两个开局之举,一个是择定新的政治道路,一个是打造新的经济格局。正因为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出现了结构性变化,出现一系列内外新特征,正像在政治上希望以反腐来取得突破一样,中共习李新领导层在经济新格局的打造上,再塑造新貌。
文章摘编如下:
从去年初冬11月的中共十八大,到今年初春时分的3月人大政协会议,是中共的人事换届交接期,也是中共政治过渡期1964年11月16日的报纸。在这个过渡期中,中共新领导层要完成两个开局之举,一个是择定新的政治道路,一个是打造新的经济格局。而在现实中,经济新格局的定盘,比政治道路的择定,来得更加急迫。
自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,与人事的代际变迁紧密相连。很多人会关心,习近平和李克强这一届,在经济层面,将引领中国进入怎么一个阶段,在这个阶段又形成怎样一个格局。
要预测中共习李新领导层如何打造中国经济新格局,先得判明今天这一阶段的四大基本特征。
首先是中国发展一是强了富了,中国经济之强,是以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来体现的,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,在过去十余年间的突破,中国终于先后超越德国、日本,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。再说富了,以人均国民收入论,中国还是个穷国,但以整体财富的积累论,已是富国。
每一次经济的低潮,孕育着新的高潮。因而全球经济的另一特征,就是新技术革命开始孕育,新经济布局出现变化,新经济分工开始展现,新经济版图准备划分。问题只在于,谁来抢占先机,又如何抢占先机。
正因为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出现了结构性变化,出现一系列内外新特征,正像在政治上希望以反腐来取得突破一样,中共习李新领导层在经济新格局的打造上,寄望结构的调整、地区和产业的协调、内生动力的发掘、生态环境的改善,先解决问题,再塑造新貌。
更进一步地说,中共新领导层的良好愿望,是发扬光大中国的“新四化”,即提出要走“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”。更希望未来的发展中,有“新四化”同步推进的理想状态,令中国经济走出平稳发展的新态势。
在“新四化”中,“新型工业化”和信息化,基本取向都是求创新和增加竞争力,而“新型工业化”更担负着纠正中国工业发展太急太快1964年11月16日的报纸。而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,则将发展的重心,由沿海引向内陆地区,以稳固大后方为主要目标。这“新四化”加上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战略,就构成与过去30年完全不同的新经济格局。
蔡英文强调“坚定承担”,5月她当选党主席后,首先要承担的责任,就是辅选年底的“七合一”选举,如果选不好就要辞职,苏贞昌就可能以退为进。小英当上“老大”后,还必须清理狼藉战场,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,否则党内的中生代也会把其视为过时“大老”而扬弃。
乌克兰和俄罗斯虽是两个民族,但在斯拉夫人的发展史上却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,都可追溯到共同源流——基辅罗斯公国上,因此或多或少也带有浓厚的“双头鹰” 情结。
第二关是网民及民间团体的意见及偏好。据了解,蔡英文自上次选后,相当费心力耕耘网民及民间团体这一块,也取得一定之成果!如太阳花运动中一些核心分子,均参与过小英青年军的培训。如果政坛上没有出现柯文哲,蔡英文对这一群体而言,是可以接受的选择;但台北市的选举,不仅改变台湾选举史,也重塑政治人物风貌;柯P的精英又草莽、白目又干练、严酷又柔软、坚定又妥协的正反矛盾组合,反映的就是网民及民间团体这样复杂揉成的需求及品味!
上一篇: 大公报:中国分配制度改革要过三大坎
下一篇: 香港商报:美军航母靠泊香港的微妙信号